教学教研
站内公告

成才热线:

0551-65393955   65393956

0551-68321230   68321123

版权所有: 3344体育官方网站 - 3344体育主页登录

学校网址:

学校邮箱:byzx8888@yeah.net

邮政编码:231262

教研经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研经纬 >

茅盾《风景谈》的美学观

发布日期:2018-04-21 11:49:19 浏览次数: 42 次
茅盾《风景谈》的美学观

    茅盾的《风景谈》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优美散文,而且是一篇形象化的美学论文,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美学观点。从文章的艺术构思看,散文撷取了六个风景画面、组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艺术画廊;展现出在***************领导下,延安和整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欣欣向荣、积极向上、抗日卫国、创造美好未来的画卷。从审美的角度看,使六个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人物的风景片断构成天衣无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已的美学观贯串其中,形成了六个不同风景片断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如果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没有人类的美感。美感的产生和发展,都取决于社会实践。高乐苦在《论美学》一文中说:“美化人、赞美人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提高的自尊心,有助于发展人的创造力和对自己的信心,有助于发展人的创造力和对自己的信心。此外,赞美人是因为一切美好的有社会价值的东西,都是由人的力量、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在茅盾的《风景谈》里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美学观点。作者把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美的感觉和认识通过这六个风景不片断反映出来,启发我们怎样去认识这里的美,从而达到对美的赞颂和讴歌。作者所描绘阐述美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认识美、感觉的过程。

    我们先看******个风景片断:沙漠风光。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写猩猩峡外的沙漠景色是大自然中最音调最平板的:没有沙丘,没有房屋,甚至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四顾只是茫茫一片,寂静得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但是加上人的活动就使用权这种景色完全改观了。当人们听到骆驼铃铛和谐和柔美的合奏,看到领队者的那面长方形猩红大旗时,必里会涌起这样的感想:多么庄严,多么妩媚!作者在这里说明一个基本道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同时这也是他在《风景谈》中对美的认识的最基本的观点。世界上的所谓风景都是由自然和人类的活动两大因素组成的。在静止不变的自然中(相对而言)加上人类的活动,才构成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风景”。这就充分地肯定了人类活动(即劳动)的重大美学价值。“劳动创造了人类”,没有人的实践活动,也就没有社会美。

    第二个风景片断:高原晚归。写的是陕北农民劳动生活的画面。陕北的黄土高原到处都是秃顶的山,或是“黄毛癞头”,这自然不是什么美丽的风景。然而在夏历十五月明之夜,在一片碧蓝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挂山顶,谷子丛密挺立,宛如怒发。之时三二个农民耕作归来,掮着犁,牵着牛,姗姗而下,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晚归图。然而更加美妙的是,这些晚归的农民一天辛苦之后,铙有兴致地唱着粗朴的民歌,愉快的旋律缭绕不散,余音无穷。茅盾先生用崭新的观点去认识解放区人民改造自然的活动,以崭新的眼帘的不是荒山秃岭,而是主宰着自然界的人。正是这些勤劳善良的人们为人类酿造着最甜美的生活,他们不辞艰苦,不怕牺牲,憎爱分明,形成源程序远流箍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文中这样的劳动者形象,其优良品质,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熏陶。

    延河夕照。写的是知识分子开荒生产的一幅剪影。夕阳傍山,干裂的黄土正吐热气,河水急流,冲刷着河床中的鹅卵石,这自然也不是什么美景。可是就在这里,有一队人开荒归来,用各种方言,用同一的音调唱起来雄壮的歌曲,这些人当中有画家、音乐家、木刻家、文学家,然而现在他们又都成了劳动生产能手。这时他们在河水里又都洗一洗脸,冲一冲脚,冲洗去一天的汗污,换来全副的精神。他们的每一神情,每一动作,都为“贫乏”的自然界增加了无限的神韵,都是这大自然背景的美妙点缀。也正是战士们别具一格的生活情趣,才“织成美妙的图画”。作者认为这些背景是“无可更换”的,原因就在于他对美的这一点的揭示上。原因就在于他对美的这一点的揭示上。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用劳动来创美的时候,美才能使人的情操更为高尚。”作者不是描绘自然界的美,而是辩证地去认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

    石洞雨景。从美学角度看,在的这幅画面中作者的美学观和立场表露得最为明显。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并不是每个人都一致的,只须具有崭新立场和感情的人,考能认识我们时代的美。像文中“公园角落”说悄悄话的一对,是无法理解“原始山洞”里一对儿的生活情趣的。这种对美的认识的差距,是由于思想感情和立场不同所产生的。苏堆姆林斯认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用权们们精神正直、良悄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这就深刻提示出:要认识我们时代真正的美,要欣赏我们时代真正的“风景”,只有那种具有新的思想感情的人,才能真正认识和欣赏。

    解决了这个对美的认识最根本的问题,对后两幅画就更容易理解了。第五幅是桃园即景。写人们在桃园茶社的休息情景。这里的景物很简单,二三十棵桃树的桃园,半盘旧石磨,几尺断碑,一截旧阶石,大小石块作为凳子。在那些游历惯名胜古迹,玩腻了园林别墅的人看来,这里处然是没有什么可供玩赏罚分赏,“但是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荫看得很可爱”,他们工作之余,三五相邀,来这里读书学习,讲座问题,喝茶谈天,用人类高尚的美的精神填补了自然界美的缺陷。

    最后一幅是黎明剪影。五月北国的清晨,东方刚刚破晓,一阵僚亮嗽叭声震破大地的寂静,一个号兵,一个哨兵,立在山顶,迎着朝霞,沐浴在粉红色的色中,表现出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犹如雕塑一般。在这一场景中,自然美更是成为人的一种节操、理想、感情的寄托。作者把崇敬、赞美之情推向最高潮,称他俩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何等的精妙。

    茅盾的散文之所引人入胜,不仅因为构思精妙,还因为它显示了作者的审美个性和丰富的美学素关头养。就他入选到中学教材的这部分散文来看,对学行美育的培养,都是极为生动的教材。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无培先生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各笠教学均“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有无穷之兴趣“。语文学科更是如此,翻开语文课本,催人奋发的社会美,赏悄悦目的自然美,启迪才智的科学美,匠悄独运的艺术美,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未来世界是审美的世界,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是审美型的人才。我们语文教师应通过文学伤口的形态逼肖的画面和动人最切的情绪感染,把学生带到感同身受的审美境界,获得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理解,激起热爱美、追求美的趋势感情。在美感体验中,使悄灵得到改造、净化。从而造就一代有丰富个性、人格完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成才热线:0551-68323001 68323002版权所有: 3344体育官方网站 - 3344体育主页登录 学校网址:学校邮箱:byzx8888@yeah.net备案号:皖ICP备18008744号-1